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又称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 )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惠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它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3类。
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过多、饮酒过多、吸烟多、妇女生育多、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精神病、机体外伤等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般认为氧化作用是 导致白内障的最早期变化。
临床表现:常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开始时,主要症状为随眼球转动的眼前阴影,以及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直至眼前手动或仅有光感。由于在病变的过程中,晶状体吸收水分,导致晶状体纤维肿胀,因而注视灯光时有虹视现象。惠限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光和眩光。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taract):最为常见,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1)初发期( incipientstage) :晶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
此期的晶状体混浊发展缓慢,可经数年才会发展到下一期。
(2)膨胀期(intumescent stage):又称未熟期(imaturostage),该期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呈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患眼视力明显减退,眼底难以看清。以斜照法检查晶状体时,投照侧虹膜须深层混浊皮质上形成新月形阴影,称为虹膜投影,这是本期白内障的特点。
(3)成熟期(mature stage) :膨胀期之后,晶状体内水分和分解产物从囊膜内溢出,晶状体又恢复到原来体积,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直至全部混浊,虹膜投影消失。患眼的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眼底不能窥入。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可经10多个月至数10年不等。
(4)过熟期(hypermature stage) :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棕黄色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当晶状体核下沉后,视力可以突然提高。液化的皮质渗漏到晶状体囊膜外时,可发生晶状体诱导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和晶状体脱位。
2.核性白内障: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年龄较早,进展缓慢。混浊开始于胎儿核或成人核,直至完全混浊。初期晶状体核呈黄色混浊,核性白内障以后会逐渐变成棕黄色或者棕黑色,此时视力极度减退,眼底已不能看清。晶状体核的这种改变减可以持续很久。可以同时出现晶状体出现皮质混浊,但不易成熟。
3.后囊膜下白内障( subcapsular! cataract): 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由于混浊位于视轴,所以早期就会出现明显视力障碍。后囊膜下白内障进展缓慢,后期合并晶状体皮质和核混浊,最后发展成熟期白内障。
诊断:应在散大瞳孔后,以检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当视力减退与晶状体混浊情况不相符合时,应当进一步检查,寻找导致视力下降的其他病变,避免因为晶状体混浊的诊断而漏诊其他眼病。
治疗:虽然多年来寻找有效药物预防和延缓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但直至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当白内障的发展影响到工作和日常生活时,应当考虑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E品状体植入术,可以获得满.9意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给予眼镜、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也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