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myopia),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理仍在探索中。
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品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 00D)。
近视的临床表现为:
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集合功能相应减弱,使用的集合也相应减少,近视初期常有远题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 ;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无明显上述病变者称为单纯性近视。